第一百一十五章 审配断案(2 / 2)

“罪犯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苦主也得到了满意的赔偿,这个案子就已经结束了,我审配行得正坐得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未做过半点对不起大汉天下的事,也不会为了几个不肖子弟的恶行而离开岗位,放弃自己的职责。”

“如果我以往做了什么不称职的事情,请诸位提出来,或者去邺城告状,如果今后还有审家人仗势欺人,也请诸位不要害怕,大胆地说出来,该抓的抓,该杀的杀,我审配一概不会手软!”

就这样,在审配的铁腕之下,一场原本会拖得旷日持久,或是无疾而终,或是越闹越大的案件,就这样迅速而又令人印象深刻地结束了,渤海全郡迅速恢复了平静,所有人也不再纠结,回到了自己原有的生活轨道。

唯一不满的,就是一部分审家族人了。

他们抛弃在魏郡的产业,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渤海,借助着新兴的漳水航运重新发家,头顶又有审配这个太守当大伞,可谓是顺风顺水。

在之前几年,审配在家族内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即便是长辈见了他也要以平等的态度说话,但是随着钱财越积累越多,势力越来越大,很多审家人就觉得有些不爽了,感觉审配当着个太守,也从没想着提携家族子弟,有些薄情寡义。

所有人都知道,钱财不过是权势的敲门砖,有钱未必能换来权,但是有权在手,只要想要钱,那可是轻轻松松。

审家当了百十年的豪强,再也不甘心当一头任人宰割的肥猪,这才全力捧审配上位,进入冀州政坛,虽说审配后来依靠改换门庭才获得重用,但在很多审家人心中,这还得算是他们的功劳。

我们把你捧上去可不光是为了钱,而是要从豪强蜕变成代代都能出高官的世家,你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在这种思想下,以审配的兄长,也就是审荣他老爹为首的一部分审家人开始绕过审配,想方设法地结交官员,聚集了一批同样失去土地和隐匿人口的转型世家,希望在政坛上搞出点动静,捧出几个新的代言人出来,让审配不能一手遮天,以为家族离了他不行。

就连远在军中的审荣,在攻灭袁绍的战事之中,都被自家老子派了两个兄弟来吹风,希望他借机拉一些同盟出来,结果被审荣给赶回了家中,又由审配亲自给兄长写了一封信才压住。

可是,依靠强硬手腕压制住的野心终究还会反弹,审家人憋了一肚子的火,在憋了几年之后,终于在这有一次案件审理过后爆发了,好些旁支索性分家出去,不再跟着主家干了,就连审家现任家主,审配的亲兄长都公开斥责他。

审配就是不搭理。

“这个审正南审太守,真不愧是先生认定的精明强干,把渤海交给他,又任由他以审家为主,大力发展航运业,却从来没起过疑心的能人。”听了这桩案子,诸葛亮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听说过的一些关于审配的传闻,轻声叹息起来。

“那先生会怎么做,还会让审太守留任吗?”司马懿有些担忧地问道:“依我看来,还是让他换个地方吧,毕竟人言可畏。”

“错了,有错才需要调任,如今审太守什么错都没有,为什么要动他?”诸葛亮笑道:“如果真的把审太守调离渤海,那才是让他有口难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