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初逢胜旧识(2 / 2)

许褚默然不语。

是啊,堡垒壕沟这些东西,本应是设立在国家的边疆地区,为大汉王朝的将士们迎战一切外敌,保护身后数千万民众而使用,本不该出现在国家的心脏地区,更不应该是寻常民众自发修建,用于保护自己而设立的。

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悲哀,对于统治者、官员、军人来说,则是一种耻辱。

悲哀啊!耻辱啊!你们连自己的民众都保护不好!

沉默片刻之后,许褚反倒自嘲地笑了笑,“这也未必都是坏事,经历过磨难,人们总是会对好日子多一些珍惜,更何况关将军一路过来,扫平了数以十万计的贼寇,想来我们的日子也会过得安稳一些。”

“但愿如此。”关羽苦涩地笑道。

说来也怪,这二人一个来自河东解良,一个来自沛国谯县一个是驰骋疆场的名将,一个是蜗居家乡的豪强出身。两人此前并无交集,人生经历也完全不同,今日初次见面,甚至都没什么客套的话语,交谈的内容更是极具跳跃性,根本不像是正常的会面。

可他们偏偏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对面这人是懂自己的。

“听说关将军有一柄惊世骇俗的兵器,持之纵横疆场而无往不利,不知可否一观?”又闲聊了几句之后,许褚试探地问道。

“徐壮士似乎听说过不少关某的事?”关羽好奇地笑了起来。

“前几年从北面来了些说书先生,除了讲话本之外,再就是讲一些刘使君在北疆的奇闻异事,不光是关将军,还有张翼德、赵子龙、黄汉升等诸多名将的故事,在我们这里都是耳熟能详。”说起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许褚不禁有些悠然神往,他练就一身本领,岂是甘心困守家乡一隅,终老于田亩之间的?

不过是形势所迫而已。

而这些话听在关羽耳中,也令他感触颇多。

当年刘备开始谋划着写话本,培养说书人,还出钱出力帮他们行走于四方,并且许诺了今后在幽州的生计问题,可以说是下足了本钱。

这些举措落在关羽眼中,却被他认为是不务正业,对于熟读春秋,对春秋大义看得很重的关羽心中,堂堂正正地以王道碾压敌人,这才是刘备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弄些话本、编些故事,来为自己涂脂抹粉,美化形象。

可是如今,来到黄河南岸之后,关羽不止一次地听说了那些说书先生的存在,也切实地感觉到了寻常民众对自己这些人的熟悉甚至是亲近,毫不夸张地说,他此行能够如此顺利,跟之前那些人们宣传的好名声有很大的关系。

原来这就是大哥所说的舆nn势,果然是不费一兵一卒,却胜过千军万马。

想起刘备对自己解释的话语,关羽也是感慨颇多,但他马上就收回了心神,对一脸希冀的许褚洒然笑道:“这有何妨,徐壮士稍等片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