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逼反(2 / 2)

他知道袁术一直对地处要冲、交通便利且人口众多的陈留垂涎三尺,也知道自己身边这些幕僚多为袁氏门生故旧,一心想要用陈留作为筹码,在袁术那里换取高额回报,所以在过去的往来之中,一直对袁术十分警惕。

可是不管怎么警惕,怎么不愿意让袁术染指陈留,张超也很清楚,自己兄弟二人凭借陈留一郡之地,是无法抗衡其他诸侯的,这块土地终究要落入别人手中。

若是按照这名幕僚所说,请袁术派遣军队进入陈留,那就相当于把陈留拱手相让了。

可要是不向袁术求援,单凭陈留郡的兵力去对抗刘备,只怕陈留保不住,自己兄弟二人和张氏族人的性命也保不住。

“袁公路僭称天子,只怕要成为众矢之的,真要倒向他那一方,恐怕寿张张氏的名声也就没了。”思前想后,张超还是不能决断,心中苦恼万分。

“将军此言差矣,太史公有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昔年高祖皇帝不过是沛县一介亭长,犹能仗三尺剑扫平天下,成就四百年基业,那些跟随他起兵之人也得享国祚,谁会以秦朝乱臣视之?”这名幕僚大笑着说道。

张超想想也对,这天下的事,本就是成王败寇,当年楚汉相争,若是项羽胜了,那高祖皇帝和他那些开国功臣们就成了无能之辈诸吕之乱,陈平周勃等人把惠帝的子孙杀了个一干二净,让高祖皇帝的嫡系子孙断了根,照样被奉为匡扶汉室的忠臣。

在往后看,如果王莽受禅后没有倒行逆施,弄得天下大乱,只怕现在的天子还姓王呢,又有刘氏子孙什么事?

只要袁术最终胜了,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未来的史书上,张氏兄弟或许也能混个开国功臣当当,树碑立传,事迹被后世传颂,而不是仅仅作为什么“厨”之一,或是某任陈留太守、广陵太守这种干巴巴的字样。

“公济,你即刻动身前去寿春,务必要说动袁公路出兵相助,只要能帮我守住陈留,帮我兄长诛灭曹操,我张超就愿奉他为主!”张超回过头来,一字一句地说道。

“没见到张孟卓,又在张孟高那里吃了闭门羹?”看着崔琰那张布满了沮丧和愤愤不平的俊朗面庞,听着他讲述南下陈留的经过,刘备却没有表现出什么失望的情绪,只是点了点头,温声宽慰了几句,便让他下去歇息了。

崔琰离开了,坐在一旁的沮授却笑了,“使君真是知人善任,被崔季珪这么一顿骂,张孟高就是有心反正,也拉不下那个脸了。”

刘备同样笑着点了点头。

从一开始,刘备就没有想着要说服张邈改换门庭,放弃袁术和吕布这两个盟友并转头攻打他们,因为这样做太不现实。

早知道张邈跟曹操早就成了死敌,这几年也都是靠着袁术的支援才苦苦支撑下来,如果没有来自另一方的大力支持,他是绝对不会主动背弃袁术的。

如果换个机灵点的、有自己小算盘的说客过去,或许被张邈那边看到希望,用倒戈作为筹码,向刘备要求援助或是同盟的保证,反倒会让事情变得麻烦。

也就是崔琰这样刚正到近乎迂腐,把大义看成天经地义的正派人,才会把诛灭叛贼看成是张邈的义务,丝毫不给他讨价还价的机会,才能逼得张超在事实上拒绝刘备,选择站到袁术那一方。

“檄文可以发布了,部队也可以启程南下了。”刘备站起身来笑着说道:“今晚设宴,为公与兄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