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各忙各的(2 / 2)

“按照现在的进度,等到明年年初,我们就能把用于对外作战的精锐部队数量缩减到五万,同时在冀州各地保持一万人的卫戍部队。”

邺城州府内的议事堂早已改造成刘备习惯的模样,此时众人围坐在长桌周围,聚精会神地听取监军沮授的报告。

沮授用了半个时辰左右,把近半年时间来整编军队的进度向一众文武官员做了报告,听到五万这个数字,刘备和关羽等人都是长长松了一口气,彼此对望两眼,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其他诸侯都嫌自己手中的兵力不够多,无法起到威慑周边势力、击败周边势力的作用,而刘备坐拥幽、冀、青三州,却一门心思想着裁军,这事情要是说给别人听,人家肯定要骂一句脑子有病。

但只有刘备这边的高层人员才知道,他手中的兵力实在是过于多了,已经超过了冀州可以承担的极限。

河北地区全是平原,南北之间一片坦途,缺乏高山屏障,又没有巨大的河流作为天然的阻隔,为了防止被敌军抓到破绽长驱直入,刘备与袁绍双方都不断扩张边境线上的部队数量,经过两年时间的对峙,单单是关羽手中掌握的一线部队就超过了三万,再加上中线郭嘉、东线黄忠、赵云的白马义从,总军力已经接近七万。

而袁绍那边为了弥补战斗力的劣势,只能硬着头皮向前线增添兵力,张郃、高览和文丑这三大主力的总兵力也在七万左右,另外还有清河的荀谌、魏郡的二线部队,经过清点,袁绍在鼎盛时期,麾下竟然有十万可战之士。

这么庞大的军队数量,根本不是区区两个州可以养得起的,所以刘备在自领冀州牧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驻扎在冀州各地的将领们召集起来,跟他们摊明了己方面临的大问题,并且任命沮授主持进行各支部队裁撤人员、建立军屯的事宜。

接下这个重担之后,沮授便雷厉风行地开始了工作,他是冀州本地出身、在地方当了两年太守、如今又是位高权重的监军、再加上不怕得罪人的性子,硬是顶住了四面方的压力,把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给圆满完成了。

除了白马义从和陷阵营这两支对人员配备要求极高的部队之外,其余所有部队,甚至是关羽直属的精锐步卒,无一例外,被沮授痛下狠手,砍掉了半数以上的人员,几支袁绍旧部甚至减员成以上,张郃等人一度怀疑刘备是要卸磨杀驴,直到他们亲眼看到随后成立的一处处军屯,亲眼看到被裁撤的士卒们重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这才卸下了心中的疑虑和不安,逐渐接受了新的职位和角色。

“过去几年时间,冀州的元气几乎都被袁本初给抽干了,想要缓过劲来,单凭卸甲为民的十来万军士是不够的,好在我们从兖州收拢了不少灾民,又把原本依附于曹孟德的青州黄巾给挖了一大半过来,只要没什么天灾,两年之内,冀州南部的农业生产就能恢复正常。”沮授踌躇满志地说完最后一段话,目光向众人扫视了一圈,“诸位,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冀州这边底子好,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只是并州和司隶那边不太平,我们得多关注一下了。”郭嘉敲着桌面,语气轻松地说道:“赶在入冬之前拿下河内,打通去洛阳的道路,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

刘备点了点头,李傕郭汜打得热闹,消息随着流民的脚步,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按照前世的模糊记忆,朝廷东归洛阳应该就在这几年,不管怎么对待那位素未谋面的小皇帝,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