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等级分化(2 / 2)

吴国遗民和邪马台国对中原王朝心怀善意,并且能与汉人沟通交流,对合作交流十分有利,甘宁觉得,先与邪马台国和吴国遗nn手,将最强大的敌对势力狗奴国消灭,用狗奴国的人力来采矿,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

“我们在邪马台国的领土上发现了铜矿,但倭人不擅长选矿、烧炭、冶炼等工艺,以至于铜器数量稀少,质量低劣。”甘宁介绍道:“我们可以派遣工匠教授倭人冶炼铜矿的技艺,同时用食物、陶器和其他工具作为交换,获取大量的精铜。”

“以夷制夷,主意不错。”刘备单手托腮,开始思考起这件事的可行性。

相比起黄金和白银,铜的价值差了很多,但铜是最主要的铸币原料,在货币流通、稳定经济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夏自古缺铜,别看后世挖出来许多铜钱,但与数量庞大的人口总数一比较就会知道,“钱荒”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贯穿了几乎每一个封建王朝,乃至于粮食、布匹、丝绸都一度成为货币的代替品。

作为货币替代品的商品体积过大、质量过大,某种程度上的造成了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想要减轻甚至是解决这个痼疾,刘备就必须获得大量的贵金属,以此作为改革币制的底气。

在这个前提之下,倭国的地位就变得十分特殊且重要,必须牢牢掌握在汉人手中。

“我们可以在韩州开设工坊,专门针对倭国的需求来制作各种器物。档次要区分开,一步步培养他们对品质的追求价钱要足够低,让倭国人能够大量交换种类要足够多,涵盖他们从生到死的每一个阶段质量不能太好,要经常破损,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卖东西给他们。”刘备想了一阵,提笔沾墨,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名词。

陶器、瓷器、生铁工具。

这就是刘备为韩州敲定的,对倭国贸易的大头。

“要不要再加上布匹?”甘宁凑过脑袋看了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师兄你是没看见,绝大多数邪马台国百姓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太可怜了。”

刘备横了他一眼,语气不善地反问道:“你是去采矿的,还是去救助倭人,帮他们发家致富的?”

“可是人总要吃饱穿暖,才能好好干活啊。”甘宁反驳道。

“那是汉人,我们自己的族裔才需要吃饱穿暖。”刘备语气强硬,没有半点让步,“再说了,邪马台人给我们干什么活了?按照你之前的计划,挖矿炼矿的可都是狗奴国的战俘和苦役。”

甘宁一愣,然后点点头,“言之有理。”

“我跟你说,对付这些蛮荒地区的土人,不能用对待汉人一样,尽量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懂吗?”刘备敲着桌子教诲起来,“要给倭人划分等级,让一部分人温饱,少部分人用上我们生产的货物,极少数人用上高档一些的货物,这样下来,不需要我们费心费力,那极少数人和少数人就会自发维系统治,为我们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