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我认下了(2 / 2)

黄忠重重点头。

帐中三人,两人在互诉衷肠,只有鞠义有些尴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时候刘备瞥了他两眼,出声笑道:“你可别弄这一套啊。”

“这都是迟早的事。”鞠义咧嘴讪讪一笑,算是缓解了尴尬。

放眼刘备麾下所有文臣武将,像黄忠这样的只有他自己一个,其他人要么是刘备在微末之际相识,一路扶持过来的,比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这几个人对刘备更多的是兄弟之情,用后世的话来说,算是共同起家的合伙人后来的沮授、田丰、郭嘉等人,包括鞠义在内,这些人则是由于理念相近或是对原本上司心怀不满,用后世的观点来看,算是跳槽而来的人才。

黄忠则不一样,他与刘备在徐州相遇的时候已经落魄了十几年,年复一年地带着久病不愈的黄叙四处求医,连自己的前途都彻底扔下了。

与刘备的相识相交,彻底改变了黄忠的一生,不但儿子保住了性命,自己还得到了施展本领的机会,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没有因为黄叙生病这回事,黄忠在年轻的时候就踏足官场,他也没什么可能在现在的年龄,爬到现在的地位。

如此种种,才是黄忠一直以来心怀愧疚,觉得自己没能报答刘备,以至于今天施以稽首大礼,决意奉他为主的原因。

像鞠义这样原本在冀州军中就有很高威望,可以独自领军的大将,让他对刘备感恩戴德,铁了心的跟着刘备一条道走到黑,起码在现在看来很不现实,就算他肯做,刘备能不能相信还是个问题。

刘备原本就能够体谅东线部队多日来的苦战,如今又有了黄忠这个插曲,自然是心情大好,当即下令杀牛烹羊犒赏三军,不但将士们吃得开心,就连河间、渤海两郡调拨而来的民夫丁壮也没落下,一时之间全军喜气洋洋,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随着接连几天的宴饮,东线的战事算是正式落下帷幕,远道而来的渤海郡兵也要返回本郡去休整了,在临行之际,一名年轻将领找到刘备,邀请他前去渤海郡看一看。

“你叫审荣,是审正南的侄儿?”刘备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问道,这小子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但一双眼睛却不老实,总是贼溜溜地四处打量,给刘备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让他想起了两年前那一场雪中追击,“当年在襄国骗过荀友若,率领家族私兵与关云长回合,险些断了冀州军后路的就是你吧?”

“使君真是好记性。”审荣笑嘻嘻地答道,就在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又不老实地越过刘备,朝着正在擦拭盔甲的先登死士们望去。

“看什么呢?”刘备转头望去,然后回过头来看着审荣,仿佛明白了什么,“你想加入正规军?”

审荣被说中心事,有些不好意思地点头承认了,“末将一直有从军之心,家中长辈却始终不允,只想让我继承家业,这次能够带领郡兵前来助战,都是在叔父那里苦苦哀求才得来的。”

刘备点点头,“所以你想让我去渤海见审正南,让他放你从军?”

“正是正是。”审荣连声答道,头点得像是小鸡啄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