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流言(2 / 2)

“我得带上几名心腹去怀县看看,若是那些人还在,务必要让他们赶快走,走得越远越好。”许攸下定决心,迈开脚步就向东边走去。

几天追查下来,袁绍这边是什么有价值的消息都没有得到,非但如此,就连河内太守王匡也坐不住了,亲自带着人来到袁绍驻军之地,询问他接下来的意向。

“董卓势大,急切之间难以对敌,只能徐徐图之。”袁绍先开始还在搪塞,直到被王匡逼问得无处可退,这才无奈地说出自己的打算。

王匡和鲍信一样,都是个暴脾气,否则当初也不会跑回老家泰山郡一带去招募士卒,并且孤军驻守在虎牢关,时刻准备着突袭董卓了。

如今虽说关东联军是推举了袁绍为盟主,但是说起实力,很多诸侯都要比刚刚拿到渤海郡的实权,就连粮草军械都得依靠冀州牧韩馥供应的袁绍要强。

所以他们在面对袁绍的时候,说话底气也很足。

“好一个徐徐图之。”王匡冷笑起来,“如今董卓正在洛阳周边大肆挖掘陵墓,我们不趁此良机前去攻打,反倒按兵不动,难道是要眼睁睁他带着财物和人马返回长安?”

被王匡这么一说,袁绍觉得自己的面子有些挂不住了,我堂堂四世三公,又是当今关东联军的盟主,你不过是区区一介武夫,仗着麾下有些兵力就这么粗声大气,要造反吗?

“公节兄不要动怒,来,我们坐下慢慢说。”袁绍强忍着对王匡这个武夫的鄙视和怒意,亲切地拉着他坐下,“我也是为了大局着想,才不敢轻举妄动。”

见到袁绍做出这种姿态,王匡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于鲁莽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坐下,想要听听袁绍究竟有什么高见。

袁绍向逢纪那边略一示意,逢纪立刻心领神会,起身向王匡躬身一礼,恭声说道:“王太守稍安勿躁,且听在下将如今的形势分析一番。”

如今反董联军共有四路,王匡和袁绍的联军屯驻在河内,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和洛阳之间隔着一条黄河,换做以往的太平时日,从黄河沿岸的几个港口,大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渡河南下,直逼洛阳。

但是,现在董卓的主力就在洛阳周边,想要在他们的虎视眈眈之下强行渡河作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若是酸枣诸军能大举西进,将董卓主力吸引到成皋、荥阳一带,我军便可以从河内进军,从孟津渡河南下,切断董卓后路,如此一来,董卓势必首尾难顾,一战可擒!”逢纪这个人颇有几分军事才能和语言才能,一番比划下来,把王匡看得喜不自胜。

“既有如此妙计,盟主为何不用?”王匡看了半天,然后疑惑地问道。

袁绍落寞地长叹一声。

逢纪恰到好处地补上一句,“酸枣群雄各怀心思,难以齐心协力啊。”

愁死了,网还是不行,说是因为有路由器,特么的谁家装宽带不安路由器的?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