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后顾无忧(2 / 2)

“无论董卓是否包藏祸心要害老夫,他现在总是代表着朝廷,若是老夫抗旨,岂不是成了不忠不义的乱臣贼子?”皇甫嵩缓缓说着大义凌然的话,却让梁衍盖勋二人心中冰凉。

盖勋长叹一声,颓然说道:“既然皇甫将军心意已决,我盖勋便随你去洛阳,是死是活就看上天安排吧。”

“元固万万不可!”听了盖勋的话,梁衍大惊失色,连忙出言阻拦。

要说得罪董卓的程度,满朝文武,恐怕都比不上一个盖勋,当他之前得知董卓毒杀何太后的时候,便亲自写了一封信,命人送去洛阳。

这封信是怎么写的呢?

“废立皇帝不是臣子能做的事,当初伊尹和霍光有那么大的功劳,结局都是身死族灭,令人寒心,更何况你这跳梁小丑?别看如今很多人巴结你,弄出门庭若市的模样,等你死后,给你吊丧的人只会更多,给我收敛一点吧!”

据说董卓在看完这封信后,吓得几天都没有睡好,他知道盖勋是一员老将,性情刚烈,本事高强,比起自己差不到哪去,于是这次在征调皇甫嵩的时候,董卓特意要求,务必要把镇守长安的京兆尹盖勋也调到洛阳来。

面对梁衍的劝阻,盖勋只是悲凉地一笑,“我手中兵力不足,难以对抗董卓,若是皇甫将军固执己见,我也无计可施,只能以死明志了。”

“将军,能够挽救天下,平息这场灾祸的人只有你了,千万要以天下为重啊!”梁衍转向皇甫嵩,重重叩首在地,哀声说道。

皇甫嵩依旧摇着头,“老夫一生忠君,纵然是死,也要流芳百世,若是依仗兵势,就算夺得大权,不也是成了董卓一样?”

“若是大汉江山断送在董卓手中,将军却坐以待毙,岂不是要被后人嘲笑?”梁衍仍不死心,还想劝说皇甫嵩回心转意。

皇甫嵩却已经懒得再听,迈步走出军帐。

看着皇甫嵩远去的背影,梁衍和盖勋只觉得心中悲愤难忍,这个人从镇压黄巾之乱开始,就有好几次挽救时局,只手补天的机会,但这些机会无一例外,全被他轻易放弃了。

当初凭借着镇压黄巾的不世之功,皇甫嵩获得了从朝堂到民间的一致拥戴,那时候就有凉州名士阎忠劝他借机把握住朝政,扫清弊端,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结果皇甫嵩拒绝了。

在董卓被任命为并州牧,却坐拥军队不肯赴任的时候,他的侄儿皇甫郦也多次进言,希望皇甫嵩可以率军讨伐,将已有不臣之心的董卓一举击杀,结果皇甫嵩又磨磨蹭蹭下不了决心,这才招致今天的董卓乱政。

如今在梁衍看来,已经是对抗董卓的最后机会,若是皇甫嵩放弃出手,任由三万身经百战的凉州边军落到董卓手中,放眼天下,将无人可以与董卓对抗,到那时候,大汉王朝就将彻底陷入绝望的深渊。

但皇甫嵩居然把自己所谓的忠义虚名,看得比整个天下,数千万天下人还要重要,不肯担负早就该他担负起来的责任,着实是让人太失望了。

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不是忠诚,不是大义,而是不负责任,而是胆怯无能。

“皇甫义真,我看错你了。”梁衍失望地摇摇头,从腰间拔出宝剑,在盖勋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剑割破了自己的喉咙。

大汉,没希望了。

感冒,鼻炎,整个人都昏昏沉沉,太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