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三公中出了个叛徒(2 / 2)

三公之中,已经有两个人站出来说话了,剩下一个作何表态,恐怕就将决定今天的结局。

刚刚上任九十三天的司空荀爽见无数朝官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这里,心中明白,必须站出来说句话了。

“事已至此,二位何必固执己见?”荀爽缓缓起身,先是向杨彪和黄琬作揖行礼,然后才继续说道:“依我看来,相国的本意也不想迁都,但如今崤山以东兵锋四起,看样子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镇压下去的,与其每天提心吊胆,还不如迁都之后再作打算,秦汉两朝都是以关中为基业平定天下,我们为何不能做一样的事呢?”

“荀慈明,你!”杨彪怎么也没有想到,作为颍川荀氏子弟,儒家士人最大最光亮的招牌之一,神君荀淑的儿子,荀爽居然叛变了自己的阵营,公然支持董卓。

有人愤怒,自然有人欢喜,与杨彪的气急败坏不同,董卓此时却是眉头舒展,放声大笑起来,“既然吵不出个结果,那就再议吧,散朝!”

满朝文武各自怀着心思散去,董卓向杨彪等人的方向深深望了一眼,也转身离开了朝堂,只留下愤怒的杨彪黄琬,还有一脸茫然的荀爽站在那里。

“慈明,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颍川荀氏也要投靠董卓了吗?”杨彪双目几欲喷火,死死瞪着荀爽。

荀爽见二人如此表情,也是吓了一跳,随后便觉得十分委屈,“我若不从中劝说,只怕董卓要对你二人动手,所以——”

“你若是站在我们一边,迁都之事也就拦回去了,他董卓再胆大包天,也不敢同时对付朝廷的三公。”杨彪咬牙切齿地说道:“结果被你这么一搅和,事情就又有了转圜之机,等董卓寻个由头把我们罢免了,迁都就无可避免,你懂吗?”

“原来是这样?”荀爽目瞪口呆,作为一个六十年都没有当过官的人,如今短短九十三天的官宦生涯,位高权重的司空职位,尚且不足以让他理解朝堂政治,更不足以让他明白,政治斗争不是邻里吵架,不是当个和事佬就可以的。

黄琬见荀爽还是懵懵懂懂,不由得苦笑连连,拉着杨彪劝说起来,“文先,算了,我们还是想想如何自保吧。”

“这还用想?”杨彪一甩袍袖,气哼哼地走了,“老老实实在家呆着,老老实实等董卓罢免我们,再老老实实去上门认罪,求他网开一面,除此之外什么都别做。”

果然,时间刚刚翻过二月,司隶校尉宣播上奏,说是某地出现了灾异。

天降灾异,问罪三公,这是大汉的惯例,于是太尉黄琬和司徒杨彪在各自的位置上还没有坐稳,官位就随风而去了。

紧接着,董卓任命赞同迁都的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再次在朝会上提议,迁都长安。

但是这一次,又跳出来两个反对迁都的,而且态度极其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