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田里刨食没前途(2 / 2)

接下来,煤炭、农具、道路……

每一个人发声,都能说出自己关注的,希望幽州可以向辽东学习的方面,刘备一边听着,一边在脑海里将这些信息编织成网络。

看来张焕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钢铁冶炼、造纸、印刷、晒盐这些关键的地方一点都没有泄露,幽州豪强们看到的东西,基本都是刘备希望让他们看到的。

最后,众人轮流说了一遍,感觉再也没有什么遗漏之后,他们又将视线转向刘备,希望他能说点什么。

刘备见众人说得差不多了,便再次开口,“诸位只说了辽东的好处,难道就没人说说那里不好的地方?”

“呃——”

“你们不敢说,本官就自己说了吧。”刘备轻笑一声,“辽东人只要有手有脚,基本没有穷得吃不起饭的,但是,也没什么豪富之人,没有住在高墙坞堡、牛马成群的豪强,对吧?”

众人被说中心事,讪讪笑着低下了头。

“所以说啊,幽州人发不了大财,出不了几个名士,高官,都是因为你们的眼光不行,太差,太短浅。”刘备笑容一冷,开始毫不留情地打击起他们,“你们只能看到中原世家豪强囤积土地,驱使百姓种田以获利,却看不到田地的差异,我问你们,幽州一亩田地价值几何?”

“膏腴良田可值六千钱;中等田地多则三千,少则一千;差的也就二三百钱。”一名家中田地众多的豪强说道。

“哦?那敢问李公,你家中田地,几成是膏腴良田啊?”刘备心中冷笑,幽州乃是边地,所谓的良田,也就是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涿郡多一些,广阳只有灅水两岸算得上良田,但在中原,这也只能算是介于良田和普通田地之间,其余土地以中原那边的标准,几乎全是不值钱的贫瘠土地。

这位李姓豪强老脸微红,惭愧地低下头。

刘备继续说道:“本官来给诸位算一笔账,假定,汝南某人家中有田百亩,亩产六石;幽州某人也有百亩田地,亩产三石。这二人同样辛勤劳作,每年积蓄之比为多少啊?”

“汝南人积蓄为幽州人两倍。”一名豪强得意洋洋地抢答,这问题连他家儿子都会算,难得倒谁啊?

“错!”刘备斩钉截铁地说道:“男子一年吃二十石粮,也只不过能维持温饱,假定每人家中有五口,一年就是二百石,再算算,他们各自攒下了多少?”

众人心中默算,骇然发现,这个比例从二比一,变成了四比一。

“现在明白了吗?效仿中原人,依靠兼并土地来发家,只会被人越甩越远,连灰都吃不到。”

刘备的条件虽然很极端,但其中的意味,众人已经充分理解了。

良田劣田,需要的人手和劳作时间相同,幽州人想要在田里刨食,注定是刨不过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