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有人不急,有人急(2 / 2)

要知道,作为宦官集团的首领,历经两代皇帝不倒的常青树,张让的权势可是比蹇硕大得多了。

放下了心中大石之后,蹇硕开怀畅饮,左一杯右一杯,喝得不亦乐乎,到最后喝得兴起,几乎都要跟刘备称兄道弟了。

“还是刘老弟你为人实在,出手豪爽,比那些道貌岸然的世家大族强多了,就说前些天,一个世家子弟想要谋个刺史职位,居然只肯出两千金,还搬出他家的叔父去找圣上说情,真是丢人现眼。”蹇硕失笑地摇着头,嘴巴撇到一边,显然对这种铁公鸡十分不屑。

刘备心思一动,放下手中酒爵问道:“袁家?”

蹇硕愣了愣,望向刘备的眼神更带上了几分钦羡,“刘使君,你的耳目也太灵了吧,没错,就是袁绍,他想去豫州。”

这话说得却是有些刻意巴结了,放眼天下,有实力、有野心、并且已经按捺不住,四处串联造势的,也就是袁家,找不出第二个。

确定是袁家之后,自然也就排除袁术了,袁术虽然深得袁隗喜爱,但他名望太差,再狂妄也不会觊觎刺史这种职位,最多是谋个太守,也就差不多了。

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袁绍,他在士人阶层之中拥有极高的声望,豫州又是出了名的人才济济,别的不说,一个颍川郡就走出了多少奇男子:荀彧、荀彧、郭嘉,曹操五大谋士之三,再加上陈群、徐庶,甚至连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是颍川本地人。

不夸张的说,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只要获得豫州士人的鼎力支持,只要头脑不发昏,夺天下是板上钉钉的事。

只是——

“袁绍也不想想他的身份,陛下怎么可能让袁氏主政一州?”刘备酒也不喝了,坐在那里冷笑起来。

果然是见小利而忘命,临大义而惜身的袁本初啊。

就算刘家的皇帝再昏庸无能,但天下人还是认这个天子的。

就算天下再糜烂,十有七八都落在世家手中,但整个社会还是按照早已制定好的规则在运行。

你袁绍表现得这么急吼吼,真的是等不及了吗?

按理说,历史上的袁绍相当有耐心,他一直潜伏在朝堂之中,尽情地捞着政治资本,直到何进和宦官同归于尽,董卓进京,把汉家朝廷的威严全部撕下来踏在泥里,这才施施然举起大旗,得了个“首倡义举”的名分,从此一帆风顺。

刘备回忆了一阵,觉得旁人的举动暂时和自己没什么太大关系,便放下心来,对蹇硕笑着举起了酒樽,“黄门,请满饮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