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墨家再现(1 / 2)

 等到众人都散去了,刘备看着二人,脸上露出微笑。

“你叫张同,辽东本地人士?”

张同连忙起身作揖道:“正是。”

“喜欢种田,喜欢庄稼,挺好。”刘备继续问道:“识字吗?”

“草民家中略有资产,所以上过几天私塾。”张同规规矩矩地回答着。

刘备顺手从桌子上拿了一张白纸,推到张同面前,又给他指了指放在旁边的毛笔和砚台。

“试着把你改造曲辕犁的初衷、改造的思路写出来。”

看着面前洁白如雪的纸张,张同不禁踟躇起来,迟迟不敢动笔。

从第一天读书开始,张同就从先生那里得知了纸张的珍贵,以及爱惜纸的重要性,可是如今,刘太守竟然让他用这一看就价值不菲的纸,去写出在读书人眼中毫无用处的文字。

这么好的纸,不是应该用来记载圣贤著作吗?

刘备也不做声,只是看着面前的少年做着心里挣扎,然后迟迟疑疑地提笔,写下第一个字。

半晌之后,张同抹了一把汗水,又轻轻吹干纸张上的墨痕,然后双手捧起白纸递给刘备。

“嗯,不错,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就是这字有点丑,还得好好练啊。”刘备认真地看过之后,虽然脸上还是保持着淡定,但心中却在不停地欢呼。

终于找到这么个人才,真是踏遍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作为工科生,刘备深深知道,一本准确翔实,并且通俗易懂的专业书籍,在劳动生产中能够起到多么巨大的作用。

尤其是农业。

农业是中华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有汉以来,上至官府,下至平民,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但是,将口口相传的经验,转化为可以稳定传播的文字,还没有人可以做到。

在这个时代,读过书,会认字的人本来就稀少,说得夸张点,一百个人里面,未必有一个能熟练掌握文字的,更别说那些一线的劳动者了。

另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他们既然掌握了文字,那就是拥有了通往社会上层的敲门砖,根本没有必要再降下身段,去研究那些泥腿子们的玩意了。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等到华夏人拥有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要等到近三百年后,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了。

刘备等不及这么久,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属于华夏人民自己的农学著作。

如今看到张同的文章,他更加坚定了这个念头。

“别人读书都是为了做官,做学问,你读了书之后却还是喜欢农田,家里人不反对吗?”刘备饶有兴味地看着张同问道。

张同难为情地挠挠头,“家父为了让我专心读书,不知道抽断了几根木棒,可我就是喜欢庄稼。”

刘备放声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