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太有了(2 / 2)

洛阳城外,土地兼并严重,富者阡陌连绵,贫者无立锥之地,财富和权力相互勾结,盘踞在百姓头顶,贪婪地吸吮着一切。

刘备没有想到曹操已经如此消沉,不禁苦笑起来,“当初我被安排去辽东的时候还羡慕你,可是现在看看反倒成了好事,辽东那里天高皇帝远,倒是可以让我大展拳脚。”

听到刘备这么说,曹操才突然意识到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他低头看看仍然被抱在怀中的倚天剑,不禁追问起来。

辽东那个破地方,什么时候还能造出这种宝剑了?

“辽东那边原本比中原还黑暗,可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就还给了百姓一片青天,你信不信?”

“不信。”曹操又不是没当过官,地方豪强的根基很深,势力很大,并且有着天生的贪婪,哪是几个月就能治理好的。

“我们去了辽东之后,发现全郡九成以上的农田被豪强侵占,他们还勾结了原辽东太守阳终和几个大县的县令,可以说是一手遮天。”刘备开始了回忆,眼神中满是凌厉的杀意,“可是权力和财力敌不过武力,仅仅半个月,我就诛灭了近五十家豪强,连同和他们沆瀣一气的官员,包括阳终在内,通通斩首。”

曹操听得目瞪口呆,他本以为自己将济南国上下官员几乎罢免了个遍就很厉害了,没想到刘备更狠,刚去辽东就杀了个人头滚滚,甚至连朝廷的太守,两千石俸禄的高官都敢杀。

“别那么惊讶,我手里有兵,做事有底气。”刘备笑道。

把潜在的反对力量一扫而光之后,刘备等人开始在辽东大展拳脚,又通过南下乐浪歼灭秽貊人主力,在襄平城下打败前来入侵的高句丽人,终于给辽东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间。在接下来的半年中,辽东从乐浪和东莱两地吸纳流民,如今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十来万,在大梁水南岸建起了十几个开荒的移民营地。

“任何时候,有了人口才有了发展的能力,现在我辽东每日可以产几万斤铁,有了足够的铁制工具做保障,百姓开荒种地更加容易了,原本人烟罕至的地方现在都成了炊烟处处的农庄。”

随着人口的增加,辽东郡的西部区域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已经形成了以襄平到沓县的沿海带和沿着大梁水顺流西下的沿河一带,这两个人口聚集区。

由于陆地上通往中原的道路遥远,而且必须经过乌桓人的聚集地,无论是经济性还是安全性都无法保证,所以刘备决定将海路作为以后的主要交通途径。

去年来到辽东的船匠们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依从刘备的指示,在襄平到大梁水入海口的数百里水道上建立了好几处港口,其中最大的港口毗邻渤海,被刘备命名为营口港,并且在那里建起一座造船厂。

刘备此行就是从襄平一路坐船顺流而下,经过营口进入渤海,再向西来到黄河入海口的临济,然后才到了曹操所在的济南国。

这一次的行程顺风顺水,一共在水上走了三天就到了,若是走陆路的话恐怕需要两个月,就算按照以往的襄平到沓县,然后海路到东莱,再从东莱前往济南国也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经验,以后辽东到中原就更加便捷,而流民也不用千里迢迢去山东半岛角落里的东莱坐船来辽东了。

“你要那么多人口,到底是想做什么?”曹操有些警惕地皱起眉头,刘备之前说自己未经朝廷旨令就将前任太守阳终斩首,并且一举扫灭了辽东本地豪强,又想方设法从中原招募流民,这可是明目张胆地想要割据啊。

虽然在千年之后,曹操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大反派,但他此时可是不折不扣的汉朝忠臣,很难接受刘备这种挖墙脚的行事作风。

刘备一看曹操的表情就知道对方起了反感,他无奈地笑笑,“孟德啊,你觉得我要是一心在那边荒之地作威作福,还需要杀官、杀豪强、发展各种产业这么辛苦吗?如果眼光只在辽东,十万人就够养活我享乐一生了,何必要将那些在中原活不下去的百姓接到辽东去?”

“姑且信你一回。”曹操一想也对,如果只是想当个土皇帝,那刘备什么也不用做,也不用将手上沾满鲜血,他只需要笼络好当地豪强,让那些人代为盘剥百姓就是的,何必搞这么麻烦。

“话说回来,你觉得自己手里拿的这把剑,如果放到洛阳的富家子弟中间,能值多少钱,这个生意有没有搞头?”刘备笑眯眯地敲着桌面问道。

“太有了,跟你说,就这把倚天剑,世面上绝对没有更好的,卖上一两亿钱完全没问题。”曹操在洛阳生活了这么多年,对那些顶级家族的财力深有了解,“怎么,你手里还有?”

“太有了。”刘备一拍大腿,“想不想合作一把,你负责招揽客户,我负责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