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封赏(2 / 2)

一直沉默不语的太上皇却有补充道:"让他自力更生,从他的后宫之中挑选两个被他宠幸过的,既本分又强壮的女子,跟随在他的身边。另外,再配给他们一个年轻力壮的太监,还有五个侍卫。这五个侍卫,允许他们从清白的宫女之中挑选妻子,成亲之后带着妻子跟随而去吧!"</p>

安世昌点点头,又提议道:"父皇、皇祖母,前皇后请求在冷宫修建一个佛堂,她带着几个高位份的妃嫔,就在那里终老。儿臣想要答应。另外,侍寝过的妃嫔,一律遣去净心庵清修。没有侍寝过的,又有名分的后宫女子,就都遣散回家吧!其余超过十七岁的宫女,没有犯下罪行的,也给些安家的银两,遣散回家。不知父皇和祖母意下如何?"</p>

太皇太后欣慰的笑了,不住的点头:"如此甚好,陛下此举,大善!后宫那些宫女,原本大多数也是家境富裕人家的宝贝女儿,来到这宫廷,过着如履薄冰的苦日子,实在是委屈她们了!"</p>

安世昌含笑点头:"好,孙儿听皇祖母的!孙儿打算精简皇宫的人员,所有的太监、宫女,统统缩减至原来的三成,并增设处理各项事务的女官,以代替太监的某些方面的工作。"</p>

他娓娓道来,谈笑风生,所说所讲,带有浓郁的"杏儿特色"。太皇太后和太上皇都不禁欣慰的笑了,一边津津有味的听着,一边频频点头。</p>

看来,安澜国有这个儿子(孙子)在,他们都不用太担心了。世昌他原本就为人很宽厚,经过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涯,又有沈捷、杏儿、许悠然、燕无双那样的高人相伴,时不时的指点一下,如今已经成长成熟了许多许多,是一个好帝王的合格人选!</p>

长辈同意了,安世昌没有了压力,大笔一挥,就接连下了好几道圣旨,将废帝遗留下来的乱糟糟的后宫,速速给清理干净了。</p>

如今的后宫,只有安世昌、皇后谈语、太子安浩、晋王安华、永泰长公主安蕊,说不出的安宁祥和。一家五口,除了太子去了东宫居住之外,都住在坤宁宫里。皇上只是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国事繁忙,需要彻夜批阅奏折的时候,或者需要连夜商议国事的时候,才会夜宿养心殿的暖阁。</p>

没有了时刻会给皇后下绊子、给皇子公主下毒的后宫妃嫔,皇后悠闲得很,精力体力也旺盛得很,就跟过去那样亲自教养抚育儿女。</p>

世人都知道护国公主柴杏儿,非常讨厌男人纳妾,有她坐镇,没有大臣敢于公然上折子,请皇上选妃。当然了,背地里的动静,可一直不断。动静,也不小。</p>

不过,皇帝一家,都是从流放之中走过来的,又深受杏儿影响。这一点压力,还是可以应对的。尤其是太子殿下,表现得非常出色,小小年纪,一个冷冷的目光扫过去,就将那些前来劝说皇后为圣上选妃的、心术不正的"诰命夫人",给吓得连忙闭嘴了。</p>

沈捷被封为定国王爷,封地正是东北府,并特许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这是为以后东北府过渡为齐国的领地做铺垫。沈家和杏儿名下的大部分的产业,都收回来了,却又被沈捷、杏儿卖了其中的七成,将所得的一百万两银子之中的五十万两,无偿捐献给了安世昌,作为他的私房钱。</p>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www.mimiread.com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沈捷跟杏儿商议决定,等一年半载之后,沈家和柴家的人,就举族迁往东北府。只余下少数一部分人,继续料理安澜国境内余下的产业。沈家的主要是航运业、布庄、粮铺和田产山林,当然这是在明处的,在暗处的那些产业,依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曝光。</p>

这是沈家最后的底线,不到万不得已,沈捷都不想曝光。就让这作为沈氏家族的一个秘密,流传千年百年,交付到每一任家主继承人的手中。有了这些秘密的产业做保障,还有那些暗卫和死士的守护,沈氏家族无论到了什么时候,至少可以保下几个优秀的子嗣,不至于会面落到被灭族的悲惨局面。</p>

杏儿名下产业,只余下茶香商号、田香商号以及香满楼。而且,茶香商号跟香满楼,只限于全国十大城市;田香商号,只限于篱州、槐城、京城,以及其他三个地区。其余的,都卖掉了,有的股份转给了许家,有的给了燕家,有的给了新的股东。当然了,新的股东也是知根知底的,是可以信赖之人,跟沈家、许家或者燕家,特别是跟安世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p>

许悠然被封为逍遥王,他拒绝接受封地,只收下了许家的大部分祖产。不但如此,他还捐献了整整二十万两的白银,作为对安世昌初登大宝的支持。燕无双被封为燕王,也没有接受封地,燕家的大部分产业,也都收回来了,燕无双也捐献了二十万两白银。</p>

换言之,封王,有封地的,仅有沈捷一人。就连晋王,也只是空有一个封号而已。这是一个信号,少数政治嗅觉极其敏锐的人,感觉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味道。</p>

这几家人的捐款行动,带动了一大批的人,几天的时间,款项就达到了一百三十万两白银,大大的缓解了安世昌窘迫的经济状况。</p>

前一任皇帝和他的后宫,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上料不正下梁歪,下面的官员也有样学样,各级衙门亏空巨大,行贿受贿蔚然成风,而且耸人听闻。内务府的账上,竟然穷得只有一万多两银子,怪吓人的。</p>

安世昌乍一听闻,也吓了一大跳。(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