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四喜临门(2 / 2)

"各位乡亲,"面对着一箱箱礼物,柴曜呆住了,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声音:"不是,这些礼物,太贵重了,我不能收,你们拿回去吧!"</p>

有一老者就含泪坚持:"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这些礼物,也都是我们量力而为的。将军,您务必收下,不然我们心里这道坎过不去!当年,郡主对篱县的百姓,可是有泼天的大恩德啊!那种恩情,连观音菩萨都比不上,那是活生生的几十万人的性命啊!后来,在旱灾和蝗灾中,郡主又倾其所有,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挽救了多少家庭?"</p>

"将军,就收下吧!这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对郡主的一片赤诚之心!不收下的话,就是瞧不起咱们!不收下的话,我们就不走!"众人齐声道,声音朗朗,满含殷切和真挚之情。</p>

柴曜听得眼角有点湿润,既感动于众人的感恩图报,又为自己的女儿杏儿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好!收下,一一登记造册!"将来有机会,把这份人情给还了。</p>

长公主那边,也迎来了柴勇的母亲妹妹。</p>

"五弟妹,听说你很快就要回去靠山屯了?"伯母于氏依然这样称呼安静,二十多年的习惯,改不了了。当然,这也是在私底下才会这样称呼,有外人在的时候,她还是规规矩矩的称"长公主殿下"。</p>

"是的,嫂子要一起回去么?"对于"五弟妹"这个称呼,安静没有跟以前那般抵触,笑容和煦清爽。</p>

于氏又惊又喜:"好,一起回去!阿勇的父亲在篱州上任,我带着孩子们住在京城,算怎么回事?这就回去,跟你一起回去,咱们也可以多个说话的人!"</p>

杏儿提议道:"伯母啊,既然您也要回去的话,不如将阿勇哥的婚期提前吧!就在十天以后,比我成亲的日子早五天,怎么样啊?"</p>

"好啊!我等喝媳妇茶,已经等了好久了!"杏儿的这个提议,于氏早就考虑很久了,无奈沐清风是大哥,沐荷风是小妹。这做大哥的一天没有成亲,做小妹的就不好出嫁。</p>

如今沐清风也已经成亲,那么做妹妹的紧跟着成亲,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虽然时间上紧了一点,但是这样一来,老柴家在这个月里,就是四喜临门了!</p>

这边,在商议婚事,喜气洋洋的。</p>

西北边关,石头堡,也是一片欢腾。</p>

百夫长柴坚领着手下的弟兄们,煮了一大锅野猪肉,喝着小酒,庆贺首战告捷!</p>

一年前,柴坚去了西北,投身于东方朗月的麾下,做了一名士兵。一年过去了,他立下过几次战功,又有一身的好武艺。如今已经是小小的百夫长了,手下有百十来人,负责边境线上的一个大型的哨卡。这个哨卡叫石头堡,就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是柴坚主动要求去的。</p>

如今战事基本上出于平息状态,只有不多的几次摩擦,入侵的多半是鞑靼人,还有一些突厥人的小支的残兵败将。躲在军营驻地,根本就没有立功的机会,也只有在远离军营的新的边境线上,才有不多的对敌作战的机会。</p>

柴坚上任五天,就立下了一个不小的战功!</p>

捷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边关守将东方朗月的手中。随即,东方朗月又通过信鸽的形式,将喜讯传达给了圣上。因为柴坚是杏儿的堂兄,这喜讯圣上又让人以最快的速度,告知了杏儿,</p>

石头堡的百夫长柴坚,带着手下的百十余人,一举拿下了突厥的一支三百多人的部队。这支敌军,是突厥跟鞑靼联军的先遣军,是来刺探安澜国的敌情的。这支突厥军队的士兵,长相跟边民没有什么两样,而且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任务是要深入安澜国做细作的。</p>

幸好被柴坚识破并拦下了,否则的话,西北的安宁又要被打破了!进入石头堡,就是高山密林,这两百多人一旦进到林子里去,就犹如在大海里洒落一瓢沙子,再也难以寻踪。如果被他们融入到了百姓之中,甚至投军到军营里去,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p>

圣上亲自下达了谕令:"着西北大将军东方朗月,升百夫长柴坚为千户长,统领一千余人,领正七品军衔!"</p>

消息传至于氏的耳中,她不禁含泪笑了:"杏儿丫头啊,你说说,这是不是咱们老柴家的第五桩喜事?"</p>

杏儿笑呵呵的应道:"是的,伯母!太是了,这正是一个大喜讯,来得好及时啊!依杏儿所见,这是阿坚哥哥给我和阿勇哥的一份非常珍贵的贺礼啊!"</p>

杏儿真心的,觉得非常非常的欣慰!</p>

文有伯父柴亮,还有弟弟柴安,以及堂弟柴鸿;武有父亲柴曜、柴坚;商界,又有柴勇和柴达。那么,至少在十五年以内,柴家不会有大的忧患!</p>

阿勇哥成亲,杏儿跟弟弟妹妹商议过后,拿出了一万两的银子,为阿勇哥置办了一个五进的大宅子。这宅子离长公主府并不远,只有五里的路程,离茶香商号京城总店也只有五六里,坐马车的话也不过是一刻钟的功夫就可以了。</p>

一个月之后,京城的英武将军府将会被朝廷收回,赐给西北守将东方朗月。杏儿决定留下,弟弟柴安也留在京城,继续在京城最好的书院寒山书院念书。所以,为了可以互相照顾,杏儿就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购买宅院。</p>

这所宅院布局精致,清幽淡雅,非常的不错。那是一个三品大员的宅子,对方因为要告老还乡,急于出手。否则的话,一万二千两也未必拿得下来。(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