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即是情(1 / 2)

 分桌而食,是汉人自古流传的规矩,其实和满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一人一案一席地,自古然也。这规矩到了隋唐之后,渐渐成了宫廷专用礼仪流传到了清朝。</p>

如今,民间早已习惯了无论宴请还是家中用餐,许多人围在一起吃饭。但宫里还保留着一人一席的礼节。被赫舍里这么一说,玄烨语塞,的确,别人的筷子伸到他的碗里,感觉有那么一点怪怪的。</p>

但是很快,这种感觉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赫舍里,你想多了,你我用膳,哪儿需要自己夹菜,自有宫人服侍,若是将两桌并为一桌,也省了宫人一番周折。”</p>

赫舍里愣住,她怎么忘了这一茬了。对啊,她平时吃饭,除非是太皇太后请客,不然基本上都不用自己动筷子去外面夹菜,宫人会把她示意的菜肴夹到她的盘子里。而且,宫廷菜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带壳,带骨,甚至连鱼骨头都没有一根。</p>

赫舍里曾经因此抱怨宫廷菜少了很多乐趣。但又想到这又不是在现代,上来一盆小龙虾,大家围着疯抢。手套带好,个个吃得满面红油什么的,在封建时代仪态可比性命还重要。</p>

现在,皇帝提出同桌吃饭,她拒绝过一次就够了,犯不着拒绝第二次。要真学了江采萍赋诗辞珠,班婕妤却辇之德,却也没有这个必要,这两个可都没什么好下场。</p>

顺势一屈膝:“如此,臣妾谢皇上恩典。”玄烨高兴了,连忙吩咐宫人把两张膳桌放在一起。因为两个人吃的菜是一样的,也就顺势让人合并了。</p>

玄烨和赫舍里坐成了面对面,两人身边各有两名宫女服侍夹菜盛汤。因为做得近了,赫舍里更加小心。</p>

在她的印象当中,玄烨的餐桌礼仪是一流顶尖的。吃饭时一点声音都没有,也不会有饭粒汤汁什么的落在唇边。跟他同桌吃饭,其实压力挺大的。</p>

赫舍里低着头,专心致志吃饭。玄烨却时不常地走神,总忘了盘子里有刚夹上来的菜。直到赫舍里拿着筷子不动了,玄烨都没动几口。</p>

一不留神,对面已经吃完了,他这才反应过来,放下筷子开口了:“你不吃了?”赫舍里没料到他会在席间开口说话,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回皇上的话,臣妾依然用罢。”说着也放下了筷子。</p>

“嗯,那就撤了吧。走陪我到榻上坐一会儿,我有事情问你。”玄烨站起身,主动绕过来,到她身边,赫舍里连忙站起来迎了一下。两人牵着手回到赫舍里的寝宫。</p>

坐到榻上,玄烨捡起桌上的《三国志》:“你怎么想起来看三国了?”赫舍里笑笑:“原来也不曾想的,只是得知爷爷去世的消息,勾起了臣妾小时候的一些回忆。”</p>

赫舍里伸手抚摸了一下书的封面,轻轻诉说:“小的时候,家中藏书颇多,臣妾总是挑三拣四。有一日,爷爷唤我去书房,给了我一本《三国演义》让我读,可我却嫌它都是打打杀杀而不愿意读。如今时过境迁,爷爷突然辞世,让我想起来还欠了爷爷一件事情。”</p>

玄烨听她这么说,叹了一声:“没想到你们祖孙的关系这样的好,到现在你都无法释怀。《三国志》晦涩难懂,而且史料多相悖。读了只会搅乱思绪……”玄烨本想说:“还是不要读了,换本其他的。”</p>

但看到赫舍里的眼里充满了哀伤和怀思,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怕你不好好休息浪费了精神。”“臣妾谢皇上关心,也要谢谢皇上给索家的许多恩宠,臣妾无以为报。”赫舍里这句话倒是真的出自肺腑。</p>

她从含烟那儿得知,玄烨虽然没有亲自去索家祭奠,却让福全带着佟国维和佟国纲押送了打量的财物,家奴送给索家作为抚恤,还给小叔叔和哥哥们都升了官。</p>

他还明示暗示,朝廷大员们以私人的名义,上门去敬香。即便他早就解释过,给索家恩宠,不是因为有她这个皇后,但她仍然心存感激。</p>

玄烨却不以为意:“我是给了索家许多财帛,但都是祖母添的。祖母说,当年要是没有你爷爷,我根本不能那么顺利地登基。”</p>

“皇上过谦了,皇上登基,是顺天应命,爷爷至多也就起到一点推波助澜的效果罢了,哪有什么功劳。是祖母和皇上的圣宠不衰才有了索家今日的门楣。”赫舍里一听是太皇太后出的点子。脸上马上就没了笑容,板起脸一本正经道。</p>